返回

新知

|

要闻

|
【国家工程师奖】梁建英:助力中国高铁驭风而行

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风采


为表彰工程技术领域先进典型,激发引领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喜获此项殊荣。




矢志设计中国人的高速列车


梁建英是铁路工人的女儿,家从小住在铁路边,她觉得火车是浪漫、具有诗意的交通工具,火车意味着远方,远方总是带来许多瑰丽的梦想。


1991年,梁建英报考了上海铁道学院的电气工程专业,从吉林到上海,踏上了求学的火车。当时中国铁路还处在“绿皮车”时代,列车平均时速只有48公里,买票也困难;而发达国家已经设计出了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这样的差距对比让梁建英下定决心,“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高速列车!”


1995年,梁建英从上海铁道大学毕业,来到中车青岛四方,成为一名铁路列车设计师。2004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引进了第一列时速200公里动车组,虽然中方设计师团队积极追问,但外国合作方绝口不提设计原理。梁建英深刻地感受到,产品可以买来,但技术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


“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高速列车。”她这样激励着自己,也感染着研发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


2006年,中车青岛四方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梁建英担任项目主任设计师,第一次亲手设计高速列车。


梁建英带领团队从关键技术研究到方案设计,从仿真分析到试验验证,成功突破空气动力学、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等制约速度提升的关键技术。仅用两年时间,完成消化吸收和国内制造,国内首列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成功问世。



自主创新铸就高速列车


2008年,中国高铁进入全面自主创新阶段,梁建英再挑大梁研发CRH380A高速动车组。


“最高设计时速380公里,这个速度等级,国际上也没有先例可循,难度可想而知。”她说,那时自己一直憋着一股劲。


梁建英带领团队在全国多地完成了累计长达两年的线路试验,历经40℃高温的车厢、零下20℃的雪地,高寒高冷、高湿高热的极限环境……累计450多项仿真计算,1050多项地面试验,2800多项线路试验。


2010年,CRH380A成功下线,跑出了时速486.1公里的“中国速度”,这是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速。



科研精神探索极致速度


2012年,梁建英瞄准了高速列车技术的新高峰,接下了研发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的艰巨任务。


复兴号整车阻力降低了12%,噪音降低了4-6分贝,平稳性指标达到优级……一项项先进的指标,标注了中国高速列车的新高度。复兴号350公里的运营时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2016年,梁建英带领团队又开始一项新的技术攻关,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从项目启动到成套系统装备下线,历时5年自主攻关,历经1680余项仿真计算、4250余项地面台架试验和500余项线路试验。


复兴号从样车下线到最终定型,一共做了2300多项线路试验,试验里程达到61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赤道跑了15圈,耗时整整一年半。直到2022年,由梁建英主持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在全球亮相,被誉为“地表最高速”。


梁建英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动车组将以全新的姿态和速度呈现在世人面前,飞驰在世界的最前沿,让高铁技术不断造福于民,是自己无悔的追求。”


人物履历


梁建英,女,汉族,1972年4月生,山东高密人,中共党员,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作为高速动车组技术专家,长期从事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主持完成973、863等1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48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


文/阮文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