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知

|

要闻

|
广东规范高速改扩建: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破解“超期收费”争议

当前,改扩建工程已成为广东省路网提质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交通有效投资的重要增长点,在粤港澳大湾区路网加密与流量激增的双重压力下,广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即将迎来系统性制度约束。


5月12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高速公路改扩建管理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份有效期五年的规范性文件,对全省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立项标准、实施主体、收费期限等关键问题作出全面规范。


界定改扩建“门槛”:30公里起步与历史工程追溯


《办法》对适用对象作出精确切割。除省级政府特批项目外,需连续改扩建30公里以上、或涉及2004年11月1日前建成运营的收费高速公路,方纳入新规管辖。


针对长期争议的“超期收费”问题,《办法》给出明确路径:经营性高速在原收费期内改扩建可由原投资人继续运营,期满后则需重新招标;政府还贷高速则保留原主体资格。值得注意的是,新增投资的收费期限将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这被业界视为突破“一延了之”困局的关键。这也意味着即使经过改扩建延长收费期,现在必须通过经济评价参数测算。


流量预警与路网协同:避免“盲目扩建”


在立项标准上,《办法》设立三重“硬指标”:当路段饱和度达80%且无可替代线路、路网调整导致流量剧增、省级规划明确要求时,必须启动改扩建。


对于施工期的交通阵痛,《办法》要求项目业主提前公示分流方案,并制定综合保障计划。这一条款在广惠高速改扩建中得到验证——通过启用平行应急通道、动态调整施工区段,该工程将日均拥堵时长控制在1.2小时以内。广东省交通厅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平均施工延误指数同比下降17%。


针对新增互通立交等“点状工程”,《办法》明确其投资回报需单独立项核算。这一规定直指部分项目捆绑申报抬高收费的乱象。在刚完成的深汕西高速改扩建中,新增的霞涌互通就因单独核算成本,使整体收费期限压缩了2.3年。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高速公路收费期限核定的行业管理,办法明确将改扩建项目收费期限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程序组织测算、评估、审查和报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