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风采
为表彰工程技术领域先进典型,激发引领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根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在相关地区和部门组织推荐、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综合评审、统筹考虑,确定丁文红等83名个人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拟表彰对象、5G标准与产业创新团队等50个团队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拟表彰对象。
其中,救捞工程关键技术攻关团队作为交通运输部唯一推荐团体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拟表彰对象。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建局70多年,其中救捞工程关键技术攻关团队平均年龄38.8岁,共有16人,每年出海作业时间平均在7个月以上。他们也是中国最深耕于打捞技术、参与国际性打捞项目最多的技术团队,曾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救捞工程团队作为我国海上应急救援主力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重要支撑保障。救捞人员长期扎根救捞一线,高效执行一系列急、难、险、重抢险打捞任务,奋战在抢险打捞和经营生产一线。特别是在重要时段和极端天气期间认真值班待命,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关键作用,保障水上人命财产环境安全,为推进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海(水)上重大事故、重大涉险事件时有发生,这对应急抢险救捞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为沉船打捞的工作情况特殊,作业受气象、海况、地质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非常大,而由于技术限制,难以对深海复杂环境和未知因素进行全面探测和控制,每次打捞技术方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团队推动救捞技术革新,加快以科技赋能推动救捞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近几年,救捞工程关键技术攻关团队坚持在施工过程中追求技术创新,共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编写了4个上海市工法。
创造世界之最
2014年,上海打捞局团队协助韩方打捞在全罗南道珍岛郡附近水域沉没的“世越号”,该船长145米、宽22米、型深14米,空船重量6113吨,载重量3794吨,排水量9907吨。“世越号”打捞最大的难点是为了尽可能保护好遇难者遗体,业主要求必须要维持沉船左倾90度下沉的原始状态,并且不破坏船体结构。
团队经过大量的创新设计和计算分析,最终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打捞方案——使用“钢梁托底、整体起浮、滚卸上岸”的方法。这一方案首创了穿引托底钢梁沉船打捞技术,省去了扳正处理的步骤,直接将沉船举托至水面。这一创新性的方案赢得了韩方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韩国《亚洲经济》评论该打捞工程“创造了世界之最”。这一打捞方案表现了我国在硬质海床托底钢梁打捞技术和多点升沉补偿液压同步提升技术方面的领先水平。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在60米以内浅海区整体打捞2-3万吨级沉船的能力,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海上交通应急保障方面的实力和水准。
硬核打捞工艺
2022年,团队启动史上“最硬核”的沉船打捞工程,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集成当前世界最先进的打捞工艺、技术路线、设备制造于一体,形成了史上最硬核的第五代打捞工艺,为当今世界前所未有。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世界上现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确保古船安全、完整地打捞出水,而又不扰动周围泥沙给古船带去二次损伤对文物保护和打捞人员来说是个考验。
针对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其周围环境的特殊性,长江口泥沙含量高且水流速度快,水下沉船打捞无法参考之前广东“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方法。而且,为了真正保护好文物,团队主动放弃了“浮筒、气囊、钢绞线”的传统打捞“老三样”方法。
救捞团队创新性采用世界首创的技术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特别结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并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高新技术。同时,这些技术也是首次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真正实现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
为了验证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团队联合了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隧道等多方力量,经过长达一年多的理论分析研究和多次技术论证、模拟实验,先后开展了2次1:10模型试验,1次海上1:1等比例试验,均取得了成功。
此外,为了平稳安全提升弧形梁形成的沉箱并顺利将其护送至船坞,创造性地设计并建造出一艘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把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
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吨的沉箱装载着古船,经过近4个多小时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中部月池露出水面,并转运、卸载至船坞,一艘船完成了提升、运输、卸载三项任务。
团队经过77天的海上奋战,圆满完成了这一世界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工程,不仅为河口海岸复杂浑水水域的水下考古贡献了新的智慧,还实现了科技创新与水下考古的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了中国情怀、中国技术、中国实力。
· 团队介绍 ·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作为国内最大、世界知名的专业救捞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救捞指挥队伍、专业化的救捞船队和品种齐全的应急物资仓库,能够24小时为海上遇险船舶和设施提供沉船抢捞、环境救助和财产救助服务。
救助打捞各类遇险船舶、沉船沉物等障碍物2千余艘,援救各类遇险人员2万多名,应急清除海上污染源和化学品2万余吨。
文/阮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