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知

|

要闻

|
让南方人看了落泪,北方人看了感动的南水北调工程

活在21世纪的我们,由于幸存者偏差,并不知道现在的中国仍然很缺水。

 

我国水资源一直呈现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点,而1952年首次提出的“南水北调”工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北方水少的问题。

 

起建于2002年的“南水北调”工程,时至今日迎来了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的8周年。


 

据水利部介绍,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以来,工程累计调水586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2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人,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


为什么需要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很多人不清楚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实际比想象的少,缺水造成的危害,不仅会给予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比如土地沙漠化,农作物旱死等,也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早前TVB播放的走进北方缺少地区的影视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不少地方由于缺少,人们打出的地下水都是浑浊的。

 

从媒体报道的数据来看,我国水资源很丰富,2021年中国水资源总量达2952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从人均角度看,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为2055立方米,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5%,位于全球第109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当把数据放在缺水比较严重的黄淮海流域就显得更为严重,据2000年数据统计,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6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其中北京、天津地区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3%。

 

而实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统计,近30年来,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在减少。黄河、淮河、海河、松辽的水资源量减少13%,其中海河流域水资源量已减少25%。因此,原本供需矛盾就十分尖锐的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黄淮海地区每年超采的地下水大概在60至70亿立方米,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生态恶化。

 

由于资源性缺水,即使在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的基础上,黄淮海流域仅靠当地水资源已难以支撑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被提出,并且构建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规划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目前西线工程仍在规划论证中。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8年,南水北调改变了什么?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开工,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提水,途经江苏、山东、河北三省。

 

2003年12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从长江干流调水。

 

2014年12月,历经15天水程、1000多公里北上跋涉,汉江之水终于抵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终端北京。

 

1952年提出的“借水”构想,梦想成真。

 

在这一场全国关注的“借水”工程中,不少人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南水北调水进京,使北京水资源形势发生了巨大改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可向北京供水10亿立方米,截至2022年9月末北京累计接收江水已超80亿立方米,北京年人均水资源量也由100立方米增加到150立方米。

 

北京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全市1500余万市民喝上了优质的南来之水,居民饮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自来水硬度由以前的380毫克/升下降为120-130毫克/升。

 

得益于南水北调水和万家寨引黄水等其他外部水源的强力支撑,加上优化调配本地水库水、再生水、雨洪水等,北京干涸断流多年的永定河、潮白河等重点河流迎来了全面复苏的机会。

 

河南省十多座省辖市用上南水,其中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的居民生活用水为南水北调水,基本告别了饮用黄河水的历史;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世代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54.2亿立方米,已成为胶东地区城市供水生命线。

 

第六埠村,作为天津的菜篮子工程基地,打从南水北调工程运作后,水资源丰富了起来,蔬菜的品种从原来的三四十个品种,增长到现在的五六十个。看到村里种植环境越来越好了,在外打工的第六埠人也回来了。不仅如此,不少外来人也到第六埠村干起了农业。

 

按照万元GDP用水65.1立方米计算,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586亿立方米,相当于有力支撑了北方地区9万多亿元GDP的持续增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水北调工程让源源不断的活水在南北方交融汇合,活跃了经济,也推动着生态环境的恢复,据说,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目前还在考察阶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