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知

|

要闻

|
【国家工程师奖】朱衍波:航空梦落地 民航空管科技生根发芽

为表彰工程技术领域先进典型,激发引领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于今年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全国83名工程技术领域人才获得“国家工程师奖”荣誉,其中交通领域8名人才喜摘此荣誉,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朱衍波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来自海岛的航空人,朱衍波从小就对航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舟山地处海岛,当时的舟山没有机场,也没有大桥、出行必须得坐船十分不便,要是能有飞机该多好?

 

怀揣着这个航空梦,成绩优异的他在高三时便获得了保送大学的机会,而他也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头扎进了他的梦想。

 

凭着对民航空管事业的满腔热忱,以坚韧的毅力、执着的追求、务实的作风,经过二十多年深耕,朱衍波为民航空管科技能力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朱衍波带领技术人员不断开拓创新,在航空数据通信、航空卫星导航、空管监视等方向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民航局科研基金和国家空管委科研课题等40余项科研项目和百余项民航工程建设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SCI、EI论文等60余篇,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

 

在他和团队的长期努力下,民航数据公司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科技奖励,成为国内唯一的地空数据链运营商。

 

在当前全球形势下,科技最忌闭门造车,“走出去”和“引进来”尤为重要。

 

朱衍波深知中国航空领域技术与国际上的差距,因此他积极活跃在国际民航合作交流领域,走出去了解世界先进技术,交流最新科技成果,积极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标准化,确定了北斗的国际民航地位;同时积极引入国际最前沿的技术标准,并应用于国内空管新系统的研发建设中,先后参与编写《中国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中国民用航空ADS-B技术政策》《航空电信网技术政策、应用和发展技术》《航空公司地空数据通信使用规范》等近10项民航行业规章与标准,从行业制度建设领域,提升了我国民航空管通信技术与国际标准接轨。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没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就没有创新的源泉。

 

繁忙的工作之余,朱衍波还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悉心挖掘民航空管人才,重视对年轻人的选拔和培养,以满腔热情扶持年轻人成长,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更以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端正的科研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人。

 

“十四五”期间,朱衍波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围绕新一代航空宽带数据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数字化管制服务,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科技创新,服务智慧民航建设,为空中航行更安全、更高效保驾护航,为科技支撑引领空管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物履历

 

朱衍波,1970年12月生,舟山定海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波与电磁场专业,1995年和2009年分别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博导,民航协同空管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指挥与控制学会空管专业和指控网络专业委员会委员,航空学会航电与空管分会委员。长期从事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等方面技术研究。先后主持了多项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民航重大科技项目。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章”“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空管榜样”“民航空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空管局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等多项行业荣誉称号,带领的团队入选民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