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彰工程技术领域先进典型,激发引领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于今年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全国83名工程技术领域人才获得“国家工程师奖”荣誉,其中交通领域8名人才喜摘此荣誉,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李平便是其中之一。
李平是铁科院集团公司首席研究员、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多年来,李平主持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铁集团等重大重点课题50余项,获得UIC奖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
秉承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同发展的科研理念,在铁路智能化领域奋勇前行,李平堪为铁路科研工作者的典范和榜样。
庞大复杂的铁路网高效安全运行的背后是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李平长期主攻智能铁路理论、总体架构与大数据创新应用等前沿性研究,是智能高铁体系架构、铁路大数据平台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核心骨干成员,带领团队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关键技术、系统研发、工程实施等多方面推动智能铁路技术发展,构建起涵盖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基础平台的智能高铁成套技术体系,在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重大工程取得应用。
京张高铁作为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其发展成果不仅受到国内的广泛关注,而且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认可,是在智能高铁体系架构1.0标准指导下建成的第一条智能高铁示范线。
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指导下,李平所在的铁科院集团公司课题组创新提出智能高铁体系架构,发布成为国铁集团技术标准,以及成为国际铁路联盟(UIC)的白皮书,为世界铁路智能化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形成的智能高铁顶层设计研究成果,已成功实现向重载铁路、城际铁路、管网运输的辐射应用。课题组还牵头编制了bSI两项国际标准,初步实现了标准的国际引领。
目前,运营高铁领域正在以京沪高铁为示范,基于智能高铁1.0成果开展智能化提升,未来将为其他运营高铁提供典型示范。一些在建高铁,比如成渝中线高铁也在陆续采用智能高铁1.0的成果,实现智能建造、智能装备和智能运营成套技术应用。智能高铁技术还应用到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运营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浩吉铁路,并推广到深圳智能城际、智慧重载、智慧管网等路外其他领域。
据李平介绍,其所在的课题组团队正在参与智能高铁2.0的规划。李平表示将持续深化智能高铁基础理论和标准研究,优化智能高铁体系架构2.0,提出智能高铁成套标准体系;攻克智能高铁2.0核心关键技术,在数字孪生智能建造、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更高速度智能动车组、MaaS+全行程服务、车地一体化智能运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关键领域开展攻关。
个人履历
李平,女,汉族,九三学社社员,1972年8月出生,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李平,长期从事智能铁路研究,是智能高铁体系架构、铁路大数据平台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核心骨干成员,相关成果应用到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建设;主持提出雅万高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方案,实现中国高铁信息化系统的成体系“走出去”。成果推广到智能城际、重载、城轨、管网等领域,并发布为UIC白皮书。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领军人物,获火车头奖章,省部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国际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