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知

|

要闻

|
广东交通精益建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建设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升公路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交通部起草了《关于做好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 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上述意见提到,到2027年,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工作有效推进。建成一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项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建设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化建造和规范化管理基本实现,工程安全性、耐久性和服务品质得到明显提升,有力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目标实现。


到2035年,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成为普遍追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全生命周期管理措施有效实施,现代化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高水平建造和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工程技术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交通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目标实现。


围绕计划做好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这一重点,广东交通运输系统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为契机,紧盯工程质量,创新应用工程技术,打造精品项目,已有一批工程在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中取得成果,为南粤大地留下一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交通工程。


早在2021年6月,交通运输部公布就公布了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清单,来自全国2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56项示范项目入选,广东7个公路水运工程在建项目入选,分别是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佛山市富龙西江特大桥工程、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武深高速公路始兴联络线、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汕尾陆丰至深圳龙岗段扩建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


这7位“入选选手”有何过人之处?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南中高速

 

南中高速是跨珠江水系的重要通道,也是打通国家及广东省高速公路主干网的重大工程,未来建成后中山至南沙车程将缩短半小时。


南中高速项目全长32.4公里,联通广州、深圳、中山三地,投资额超200亿元,是2020年广东省投资额最大的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计划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建成,实现无缝对接。进一步加强广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广州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地位。项目全线设特大桥3座、大桥41座,其中包括国内目前最大跨径的独塔斜拉桥——横门西特大桥。全线设互通9处,其中枢纽互通5处、服务型互通4处。


项目主线起于新垦互通,终至新隆互通,与中江高速顺接并与广澳高速交叉;万顷沙支线起于新垦互通,穿过南沙湿地和伶仃洋后通过万顷沙互通连接深中通道。其中,中山段路线全长约16公里,起于民众镇天成吉涌,由东向西依次上跨民众大道、省道S111等既有线路,终点位于港口镇中顺大堤向南50米处。


 

南中高速TJ01合同段为南中高速公路起始段,连接万环西路和洪奇门特大桥,主线里程2.499千米,包含新垦互通和南沙港互通,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节点工程。2023年9月26日,南中高速公路TJ01合同段顺利实现主线全幅贯通,成为南中高速公路全线首个完成主线贯通的标段,为南中高速公路项目早日实现建成通车、进一步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前期准备阶段,由于标段内三十余座桥梁构成了复杂互通的路线,技术攻坚小组应用“BIM+数字孪生系统”与南中高速公路“智慧工地”互联,为项目施工工序安排、计划编制等工作提供可视化、实时化的交互实施条件。在应对标段内软弱淤泥质土承受能力差的问题,项目部开发了桩柱牛腿预应力盖梁支架体系,并采用反循环回旋钻桩基施工工艺,为后续高效开展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是国家重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通道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联通深圳、广州、中山三地,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当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自2016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以来,已历经6年半的时间,建设期间刷新多项纪录,即将在2024年迎来建成通车。


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采用西桥东隧的方案,跨越伶仃洋三条主要航道。也就是靠近中山的西段以桥梁为主,这段全长17.2公里的桥梁部分,自西向东依次为中山大桥,西非通航孔桥,伶仃洋大桥,东非通航孔桥。其中的中山大桥和伶仃洋大桥各跨越一条珠江主要航道,并且通过万顷沙互通桥与广州南沙相连。靠近深圳的东段则选择了水底沉管隧道的建设方式,从第三条航道的水下穿过。因此,在整个通道穿行水下的东西两端,各建有一个人工岛。其中,靠近深圳前海的东人工岛还建有水下互通设施,可以直接连通机场。


 

秉持精益建造、智慧赋能理念,深中通道在国内首次推行跨海交通集群工程智能建造,研发大型钢结构智能制造“四线一系统”,在国际首次成功研制钢壳智能浇筑装备、超大沉管管节运安一体船、DCM智能加固核心装备、超高混凝土桥塔一体化筑塔机等系列核心装备、大国重器,大幅提升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水平,促进行业产业升级,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目前,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猫道拆除完毕,为后续桥面铺装、鞍罩吊装、附属设施等施工提供了工作面。东、西人工岛正推进房建、机电等附属工程施工海底隧道、桥梁工程已合龙正推进沉管隧道内的管沟附属路面、机电交安等工程建设。


黄茅海跨海通道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起于广东省珠海市高栏港区,东连港珠澳大桥,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于台山市斗山镇,全长约31公里,投资概算约130亿,2020年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长约31公里,其中跨海段约14公里,设超大斜拉桥2座,中、长隧道各1座,互通立交4处。其中,狮山隧道已于2022年8月8日顺利贯通。2023年8月15日下午五点贯通象山隧道。


为应对台风正面袭击、超宽海域船撞、超强浪流冲击、海洋腐蚀严重和超厚淤泥覆盖等技术难点及海上施工的极端环境,黄茅海跨海通道采用工厂化制造、机械化施工、装配式安装等现代建造技术,建立区域性多灾害预警系统,减少海上作业工序、时间及人员。


项目建成后将与已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虎门大桥、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建设中的深中通道,以及正在进行前期筹建的狮子洋通道等,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通道,对完善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的功能,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进一步强化珠海横琴自贸区、高栏港经济区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助力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佛山市富龙西江特大桥项目

 

富龙西江特大桥主体跨度超过500米,建成后将成为佛山最长的跨区大桥。该桥也将超越现在的佛山一环平胜大桥,成为“佛山第一桥”。


佛山市富龙西江特大桥工程起点位于佛山市高明区富湾片区,顺接杨西大道北延线,沿线途经高明荷城,三水白泥,路线自西向东跨越西江,终点接季华路西延线,是一条方便高明快速连接禅城、南海、三水的重要通道。该项目路线全长约5.81公里。全线设特大桥、大桥5092.098米/4 座;互通立交2 处(龙池互通立交、富湾互通立交)。


富龙西江特大桥项目于2019年10月正式开工,自西向东跨越西江,东接季华路西延线,沿线途经高明区荷城街道、三水区白坭镇,通过金白线接入一环西拓北环段。


作为佛山一环西拓南环段其中一个重要节点,富龙西江特大桥建成后将成为西江上一道美丽的风景,有效改善西江两岸交通环境。


佛山市富龙西江特大桥项目创新施工工艺工法,在主桥创新性地运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桥面板,以其代替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普通混凝土桥面板,可以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工程界的桥面板开裂及耐久性难题,该桥梁方案在同类组合梁斜拉桥中为世界首创。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小伙伴们全方位运用BIM协同管理平台、质量管理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系统,助力智慧工地与信息化建设。


届时,高明富湾至禅城季华路西延线的距离将缩短至17公里,可实现高明区与佛山中心城区的快速对接,加速佛山西部融入广佛核心区的步伐,推动交通融合、产业融合与城市融合,进一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以前从禅城通过高明大桥或广明高速到高明,需要1个多小时,将来富龙西江特大桥项目与季华路西延线开通之后,从佛山中心城区到高明只需20分钟左右。


武深高速公路始兴联络线


武深高速公路始兴联络线工程是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工程建设全线的路基土石方、涵洞、桩基、桥梁下构主体完成约99%,隧道的开挖完成将近98%,路面的垫层及底基层25%,下基层完成将近20%。施工方正抢抓目前晴天的良好窗口期,组织开展全线的路基交验工作,预计明年国庆前通车。


武深高速公路始兴联络线项目起于韶关市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坪田村,终于韶关市马市镇柴塘村关桥自然村,设置关桥枢纽互通连接南韶高速,线路全长29.6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全线共设桥梁27座、隧道2座,设互通式立交3处、服务区1处。


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汕尾陆丰至深圳龙岗段改扩建项目(简称深汕西改扩建项目)路线向西途经汕尾市、深汕合作区、惠州市、深圳市,终于深圳市龙岗区,全长约146公里,按照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进行改扩建,概算总投资291.6亿元,是目前广东省投资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


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有效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是广东省的重点工程项目,项目全长146.55公里,其中汕尾段71.74公里,预计投资约124亿元,建设工期为五年。建设规模为将原来的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设计运行速度为 120km/h,路基宽度为 42米,共有跨海特大桥 1 座,大跨扁平隧道 6 座,互通立交 19 处,服务区 4处,停车区 1 处。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汕尾区域交通条件,进一步提升汕尾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汕尾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联系,促进汕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汕尾陆丰至深圳龙岗段改扩建工程

 

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汕尾陆丰至深圳龙岗段改扩建工程的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淡水东互通至龙岗段维持100公里/小时),以双向8车道的设计标准设计。


建成通车后,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汕尾陆丰至深圳龙岗段改扩建工程能有效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现代化交通发展新格局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结合工程实际,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汕尾陆丰至深圳龙岗段改扩建工程引入边坡机械化开挖及装配化施工,实现防护结构安装便捷、防护及时,大大缩短工期。结合BIM设计和建管一体化平台,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汕尾陆丰至深圳龙岗段改扩建工程将实现全过程安全快速、工业化智能建造。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

 

该码头是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

 


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是我国首例由国内科技力量联手打造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有4个10万吨级海轮泊位及配套集装箱驳船泊位。该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从自动化设备硬件到信息化系统采用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路线,创造了6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1项。在码头建设方面,项目采用钢管组合板桩、泡沫轻质土、综合管沟应用等,为国内建设首例,有效减少运行维护成本、促进环保,达到“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质量要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