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惠州惠东县港口镇南部海域上,屹立着40台单支叶片长达86.5米的风机,海面上刮起阵阵海风,风机转动,这是中广核惠州港口海上风电场项目。
按照《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目标,中广核惠州港口海上风电场一期二期项目,将会为惠州港口海上风电场安装104台风机,借助风机转换为电能,这里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助力惠州贯彻落实“双碳”战略,促进能源产业及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的潜力也非常大,5-50米水深、70米高度的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超过5亿千瓦。
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推动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
截止到2021年底,中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排在世界第一,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数据,2022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30GW,超过了欧洲过去30年达到的水平。去年,中国新增海上风机装机容量5052MW,占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57.60%。
我国东部是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海上风电可有效缓解沿海城市群的电力供需紧张问题。
广东省、惠州市都非常重视,还专门成立省、市工作专班,为项目审批提供赋能服务,有的审批环节从1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非常快。
按照原定计划,中广核惠州港口海上风电场主体工程于202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年底可实现全容量运行,比原计划整整提升了一年。
惠州港口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装机容量为75万千瓦,建成后一、二期项目装机总容量将达100万千瓦,共有104台机组,配套建设两座220kV海上升压站,并扩建陆上集控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30亿千瓦时,可等效节省标煤约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35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6000公顷。
2022年11月24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发布了《202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这是该指数第七次发布。指数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14.1,比上年增长3.6%,我国海洋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专家预测,为了实现“双碳”目标,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7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过25%,其中海上风电装机1亿千瓦,海上风电发电量占新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9%。到2060年,新能源装机50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60%,其中海上风电装机5亿千瓦,海上风电发电量占比达到14%。
海上风电发电可与西电东送南通道实现跨区域、大范围资源互补优化,将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
作为全球电力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海上风电正在向大机型、深远海、定制化、整体设计、智慧运行及平价化发展,这也成为推动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中广核惠州港口海上风电场项目后,惠州还局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划在惠东县建设光伏、储能等项目,落实战略部署、完善产业配套、带动周边经济,打造惠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