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至今迎来了一周年。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1035公里,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项目,从开通运营至今,成绩斐然,更是成为了连接中老、辐射东南亚的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消息,截至2022年12月3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50万人次,其中国内段720万人次、老挝段130万人次;发送货物112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超190万吨,开行跨境货物列车3000列,跨境运输货值超130亿元人民币。
《曼谷邮报》2022年9月2日发表的《中老铁路为泰国人带来福音》一文,报道了在5月9日至7月31日期间,约有25万泰国游客前往老挝旅游。相关官员称,这一时期的跨境旅游产生了约8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6亿元)的收入。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中老铁路成为了造福东南亚沿线人民的重要工程,而这背后实际上离不开这些中国工程企业的功劳。
走向东南亚的中国工程队伍
2015年11月13日,中老铁路项目正式签约落地。
中老铁路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并运营、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项目由两国边境磨憨/磨丁口岸进入老境内后,向南依次经过孟赛、琅勃拉邦、万荣至老首都万象,全长418公里,其中60%以上为桥梁和隧道。项目总投资近400亿元,由中老双方按照70%:30%的股比合资建设。建设标准为国铁Ⅰ级、单线设计、电力牵引、客货混运,时速160公里/时。
2016年10月24日,老中铁路有限公司与中国中铁、中国电建所属中标单位签署了第二阶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与天津新亚太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签署了施工监理合同,与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等3家单位签署了第三方检测合同。
中老铁路建设体量庞大、地形地貌复杂,桥隧比高达87%,尤其是地处热带地区,雨季降水多,基坑难以成型,大型机械设备进场较为困难。
而这对于中国工程建设企业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迎难而上的中国工程队伍
面对这些困难,中国工程队伍迎难而上。
作为中老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友谊隧道,是一条连接中国和老挝的跨境铁路隧道,全长9.59公里,其中我国境内7.17公里,老挝境内2.42公里,修建难度指数高,其中约1.4公里穿越盐岩,局部段含盐量高达80%以上,对隧道结构腐蚀性大,国内外罕见。
该条隧道工程项目,由中铁二局承建,提到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中铁二局玉磨铁路项目部经理罗恒富说,“针对软弱围岩施工难题,我们采用“短进尺、快施工、快封闭”的短台阶施工工法,减少围岩暴露时间,避免滑塌和变形,确保围岩及时封闭,攻克了隧道软岩快速施工和变形控制难题,提高了施工进度。”
2020年9月13日,寓意中老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的友谊隧道成功贯通。
除了友谊隧道,被誉为中老铁路最长隧道的安定隧道,其工程规模、建设难度与工程风险在国内铁路隧道施工领域都极为罕见。
该项目由中国铁建中铁十九局、中国中铁五局承建,安定隧道全长17.476公里,其长度是中老铁路全线169座隧道之中最长的隧道,更是存在着岩性复杂、构造复杂、地下水环境复杂三大难题。
为了修建这条项目,中国铁建中铁十九局、中国中铁五局花费了4年的时间,并在2020年11月28日贯通,还创下了“八项之最”,最长隧道、最长辅助坑道、最长单个斜井、最多断层、最大埋深、最大变形、最大独头施工长度、最大水压。
由中交集团二航局承建的西双版纳隧道2021年1月26日贯通,该工程堪称全线地质条件最差,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之一。
在桥梁工程方面,中国铁建中铁二十二局承建的中老铁路玉(溪)磨(憨)铁路橄榄坝特大桥于2018年7月完成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样出色,攻克了钻机在流砂层无法成孔,地层软硬不均,钻孔偏差大等施工难题。
科技绝活方面,寓意中老两国友谊的“澜沧号”动车由中国中车研制的,最高运营时速160公里,编组9辆,昆明至磨憨最快5小时20分可达,磨丁至万象最快3小时20分可达。
从2016年12月动工到2021年12月开通,再到2022年12月,中老铁路运营一周年,见证的不仅是中国“一带一路”初心,背后更有着中国工程的力量以及迎难而上、锐意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