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风采
一个先进就是一面旗帜,为表彰工程技术领域先进典型,激发引领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于今年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全国83名工程技术领域人才获得“国家工程师奖”荣誉,其中交通领域8名人才喜摘此荣誉,作为“深中通道”总工程师,宋神友此次也获此殊荣。
作为“深中通道”总工程师,宋神友过去7多年光阴,始终与“深中通道”这一世界级超级工程凝结在一起。继港珠澳大桥后,这一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再次刷新多项世界纪录——世界最大海中锚碇、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悬索桥和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11月28日,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广州市南沙区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距离建成通车再近一步。
这样的捷报让建设者们心潮澎湃。
作为这项超级工程的“当家人”、挑战世界工程技术难题的“领军人”,宋神友的过往经验,时刻与交通工程联系在一起。
宋神友大学毕业以后,刚好遇上我国桥梁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首先经历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桥梁“跟踪与提高”发展时期。他先后到上海南浦大桥和广东虎门大桥见习,它们分别是我国现代化大跨径斜拉桥和悬索桥的肇始桥梁。但同当时世界桥梁强国相比,无论从规模、建设水平还是材料,均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后,宋神友经历了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桥梁“创新与超越”大发展时期,我国相继建成了世界首座跨径超千米斜拉桥——苏通大桥、港珠澳大桥以及世界最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南沙大桥等重大工程。他也深度跟踪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江黄埔大桥、港珠澳大桥和南沙大桥的建设全过程,亲眼目睹了我国桥梁建设水平突飞猛进的发展。
2010年,深中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成立,宋神友担任技术负责人,一直从事深中通道工程前期、设计与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面对集“隧、岛、桥、水下枢纽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宋神友始终秉持着交通延伸美好生活的初心,担当建世界一流跨海通道、创大湾区百年门户的使命,将自己的一切与深中通道融到了一起,和团队在新理念、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研发及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将深中通道打造成建设交通强国的标杆工程战役中取得了初步胜利!
作为深中通道“1号员工”,宋神友主持的深中通道智能建造与信息化协同管理应用示范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特等奖,参与的特大型桥梁风-浪-流耦合作用研究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根据项目隧道适应超宽、深埋、变宽、大回淤技术特点及建设条件,宋神友创新性提出了世界首例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方案,该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大、防渗性能好等突出优点,但是在国内首次采用,面临国内全产业链都没有相应的工程经验,没有成熟的设计规范、施工经验、质量验评标准、检测手段和方法等困难。
为解决困难,管理团队到国外有类似工程经验的项目去交流学习,但对方不让近距离参观学习,只能在现场200米外远远眺望。宋神友和同事们都产生了深深的体会:核心技术很难从国外吸收借鉴,我们必须要走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因此,从2015年开始,宋神友牵头组织“产学研”团队,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历时4年艰难攻关,开展上百组模型试验,建立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创新材料和工艺,研发核心装备,成功攻克了项目乃至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成套技术和中国标准,填补了国内全产业链空白。相比传统沉管隧道方案,该方案减少疏浚量1500万立方米,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
他系统策划了跨海集群工程智能建造体系,并在钢壳智能制造、钢壳混凝土智能浇注、钢箱梁智能制造、智慧梁场、智慧工地等六大方面进行了实践。
经过3年联合攻关,宋神友组织研发了国内首条沉管钢壳智能制造生产线,并首次实现大型钢结构智能喷涂、块体智能焊接,打造了国内一流的智慧预制梁场;他建设了基于BIM+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工地,引领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高质量发展;他在国际上首次研发了自密实混凝土智能浇筑装备及系统,同时研制了世界首条沉管管节运输安装一体船。
面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及海中悬索桥主缆防腐等耐久性领域难题,他牵头科研和制造单位,反复研究,不断寻找突破点和新的焊接方式,研发了U肋和顶板的全熔透焊接技术,实现焊缝全熔透、可检测,大幅提升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抗疲劳性能。围绕制约悬索桥主缆耐久性的核心关键技术,宋神友牵头组织“产学研”结合,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6.0毫米-2060MPa锌铝镁合金镀层钢丝及索股,实验表明,其耐盐雾腐蚀性能是现有热镀锌钢丝的4-5倍、锌铝镀层钢丝的2倍。无论是强度还是耐腐蚀性能,深中通道核心关键技术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宋神友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代代交通工程人不断求索,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实干精神,他的先进事迹鲜明体现了交通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体现了新时代工程建设者矢志创新、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也必将深深激励身处工程建设中的工程人接续奋斗,不畏艰辛!
· 人物履历 ·
宋神友,男,现年43岁。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学习;1996年7月至2009年2月在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从事桥梁设计、审查工作,任设计师、主任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在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任副总工程师;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在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任副总工程师;2010年9月至今在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任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