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肇庆举办全市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同步举办2023年“肇庆学习论坛”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报告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的重要要求,扎实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广东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作出应有担当。
在会议上,提出了推进科技创新的"八大工程",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八大工程"是在2022年5月市创新办发布的《肇庆市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中的核心内容,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升工程、高新园区基础加强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升级工程、重点领域研发攻关工程、科技兴农教育服务提升工程、科技金融互通融合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工程、科技创新生态优化构建工程。
"八大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底,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左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达到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0家;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达到150个,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区和创新产业重要承载地。
经过工识网记者整理发现,不仅肇庆市,许多城市都在实施类似的"八大工程"。
以青岛为例,去年9月在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走在前 开新局·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青岛提出了打造"六个城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目标。他们聚焦于"国际化"和"创新型"这两个重点,全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并制定了详细的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
青岛还提出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以尽快实现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成果。
据介绍,青岛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1》排名中位列全球第53位,全国排名第10位,连续两年成为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在科技部发布的《2021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中,青岛连续两年位列全国78个创新型城市第10位。此外,在科技部发布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排名中,青岛已连续十年荣登十强榜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的科技创新强,谁就在城市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2022年GDP排行榜单中,肇庆GDP仅为2705.05亿元,排在倒数第二。增强科技创造,带动经济发展,背后又离不开交通基建的助力,所谓,路通,财才通。
《肇庆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短板突出,尚未构建与定位相适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肇庆面需要加快构建端州、高要、鼎湖、肇庆新区、四会、肇庆高新区融合发展的一体化高快速网络体系,支撑打造中心城区“一江两岸三组团”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一带”交通聚集辐射功能和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构建高效承接大湾区产业溢出,串联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沿线新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重要节点,连接大西南地区的货运物流网络体系,强化肇庆高新区、高要区、四会市产业引擎功能,支撑肇庆打造大湾区高水平制造新城。
同时,要推动技术、制度、政策及管理方式改革创新,让创新成为交通运输提质增效的根本动力。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