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知

|

要闻

|
深度 | 比亚迪跨界搞建筑,背后有何深意?

从手机电池起家到跨界汽车行业,再到新能源汽车,掺杂着模仿基因的比亚迪,骨子里有一种睥睨一切,无所不敢的决绝。

2022年3月21日,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云发布了一则中标公告: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拿下了贵州市有轨电车示范线(T2线一期工程)EPC工程总承包项目。


这一公告引发许多人对“比亚迪跨界搞建筑”的猜测。


数据源自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云


实际上,这不是比亚迪第一次接这样的工程项目。


早在2019年,比亚迪就中标过“有轨电车工程项目EPC总承包”,当时中标金额达16.7亿元。



5年前就开始布局工程建设领域


比亚迪跨界建筑业早有端倪。


2017年,王传福悄然迈出了一个新的步伐,投资5亿跨界建筑业成立了全资控股的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亿投资对于比亚迪来说实在毫不起眼,根据天眼查显示的比亚迪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图,建筑业仅仅只是占比1.33%。


天眼查统计比亚迪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图


实际上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天眼查显示比亚迪建设工程公司的执行董事负责人是王传方,该公司还成立有5家分公司,分布于广东、湖南、陕西、安徽。据媒体报道,王传方为王传福的哥哥,2017年被聘为比亚迪副总裁,目前他还担任公司后勤处总经理、第二十二事业部总经理等职位。


根据海通国际的分析报告显示,比亚迪建设工程公司赫然属于比亚迪的核心业务。


图片源自海通国际


靠着5亿起家的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整体发展并不逊色,拥有着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消防设施工程等多种项目的施工资质,比如房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等,涉及参与招标的业务范围广泛,目前已经参与了招投标项目21次。


在人才管理上,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也颇为亮眼,据其官网资料显示,拥有管理技术人员142人,一级建造师、造价师57人,拥有中高级职称200余人,各种技术技工248人。

溯源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起家之路与比亚迪汽车崛起的商业路径如出一辙。


2017年7月,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以从事房屋建筑业为主。此时的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建筑业仍然名不经传,随着2018年9月7日,比亚迪投资持股了四川庄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才开始踏出了了解建筑业的第一步。


2019年,比亚迪全资控股了该公司后,壮大了自身业务范围,才更深入地进入建筑业发展,并且并不止步,在2021年12月16日,比亚迪再度出击,收购了江西弦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为新增股东并全资持股,而该公司比较特别的是,经营的业务涉及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而这恰好是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缺乏的。

 

在2022年,比亚迪直接全资控股了四川跃邦汇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后,整体的建筑业务囊括的范围更全面了。


可见每一次的收购,对于比亚迪来说都是在获取技能,而这也恰恰是王传福跨界汽车行业时熟悉的商业套路,收购相关行业企业,获得相关资质,再模仿出击。


除了商业套路,王传福让王传方负责比亚迪的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比亚迪在人才管理上的优势。


王传福曾经对采访的媒体说:“自己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最满意的就是管理。”


因为比亚迪推行的公司模型是“军队——学校——家庭”。他说:“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有五个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的人更有不同的需求。对普通员工,我给他们稳定的收入,安全、美丽如画的环境;而对高级管理人才,则要满足他更多的需求,这样就能将优秀的人才留在自己的身边。”


修建亚迪幼儿园、亚迪小学,甚至和甚至中学联办,建立亚迪分校,同时拨款办图书馆,毫不吝啬地传授员工技能。在王传福的鼓励下,员工们还成立了文学社、书画社、艺术团、英语协会。


轻车熟路的商业路径搭配专业的管理配方,比亚迪跨界建筑业发展需要的就是时间了。


建筑业的“聪明来客”


比亚迪在建筑业轻车熟路的商业路径是有迹可循的,建筑业迎来了一个“聪明的来客”。


回顾比亚迪的发家史,如果没有王传福当初大胆的决策与魄力,将电池做到上市企业后,毅然跨行投身于汽车产业,比亚迪也不会迎来如今的业绩一路狂奔。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5.05亿元至59.05亿元,同比增333.60%至365.11%;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1亿元至95亿元,同比增272.48%至288.85%。


在今年前9个月,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更是达到了118.01万辆,超过了同期特斯拉的销量90.85万辆。


2003年,毫无经验的王传福不顾股东们的反对进军汽车行业,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购了秦川汽车。


秦川汽车的前身是一家军工厂,依靠着从日本学习回来的技术推出了一款汽车奥拓打开了市场,但是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崛起,缺乏创新技术以及市场运营能力最终沦为被比亚迪收购的命运。王传福看中的并不是秦川汽车,而是它的汽车生产资质可以成为他造汽车的踏脚石。


在拓展商业版图上,王传福十分擅长借东风,让自己少走点弯路。

 

不懂造车,那就收购秦川汽车获得汽车生产的资质,再走“山寨线路”模仿丰田推出F3,再以极具价格竞争力优势吸引消费者,打开市场,形成稳定的产业链条。


当产业链打通后,比亚迪真正迎来崛起的时刻是搭载了2014年国家实施购买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的春风,随后更是顺应了国家推动“环保”、“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一鼓作气成为市值千亿的企业。2016年,王传福更是凭着355亿财富排上胡润百富榜第41位。


关于颇有争议的“山寨线路”,王传福更多是将此作为一种企业发展的战略,他说,“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左右。”“我们大量使用非专利的技术,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譬如,汽车外观专利有五幅照片,前面、后面、侧面、正上方和斜上方,这五个里面都是相似的,你就可能是侵权的,但只要有一幅照片风格完全不一样,其余完全一样也不会侵权。”


因为模仿并不是比亚迪的目的,掌握技术开发平台打造产业链剑指整个市场,才是它的最终目标。


比亚迪跨界建筑业背后的深意


现在野心勃勃的比亚迪在建筑业步步为营,往下深耕,更深层的背后是与比亚迪另外一个项目云轨息息相关。

云轨属于一种跨座式交通工具,可以建立在城市道路上方,其高度在二十五米左右,深度在十二米左右,具有噪音小、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等特征,适合在中大型城市的主要路线、商务区、游览区建设,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等现象。


2016年比亚迪投资50亿在深圳研发了跨座式云轨,宣布进军轨道交通领域。


云轨的当时的出现更是看准了地方城市渴望修建“地铁”带动经济的热潮,因为地铁交通能促进城市发展,带动周边地价。不过相较于修建地铁,云轨的成本更低,根据国家发改委2016年给出的数据是地铁修建7亿元每公里,这样的成本不一定是每个地方都有能力承担的,而云轨的修建成本只要2亿元每公里。


在比亚迪云轨的首发仪式上,王传福就宣布已经与20多个城市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在2017年,广安、蚌埠、济宁、衡阳、银川、安阳、桂林等地的云轨项目相继开工。云轨之所以如此迅速开展开了,主要原因是借“旅游线”、“示范线”等名义修建,绕开了审批手续。因为按照国家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报经国家发改委审核。


到了2017年,国家对于城市建设轨道的政策收紧,全年只批复了3个城市。2017年底,比亚迪衡阳的云轨项目开工不到一个月,就被发改委叫停,其他城市的云轨项目被迫暂停。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提高了地方城市修建有轨电车的门槛。


王传福的野心并不被目前的困境局限,而是开始了更大胆的布局,他认定有轨电车有着更广阔的市场,于是给云轨交通项目再添上最后的一把火——进军建筑业。


因为“云轨”项目的修建涉及市政建筑工程,在2017年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于是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此时比亚迪跨界建筑业的迷雾散开,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收购建筑工程公司获得各种建设工程资质目的是为了形成“云轨”生产+建设的产业链,印证了王传福最终掌握以开发平台为目标的野心。


目前,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的项目显示多为与比亚迪有轨电车相关的项目或者是配套项目,比如2022年3月7日的贵阳市有轨电车示范项目、2021年6月17日深圳龙华区小运量轨道交通大浪时尚小镇线项目、2020年12月23日重庆坪山云巴1号线一期项目中心公园停车场施工项目等。


有轨电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地方政府并不会轻易放弃这一个香饽饽。


云南红河有轨电车公司董事长普玉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通过对有轨电车沿线土地的开发,可以有效带动沿线土地的升值和房地产增值。据测算,仅土地和房地产增值以及其商业发展增加的税收,就已超过了有轨电车项目投资的几倍,宏观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可见“云轨”的背后更有着城市发展所需求的建筑业项目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前景,王传福布局比亚迪跨界建筑业或许也有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一层含义。

 

返回顶部